
1997年3月26日,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十四届亚非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《加强国际合作共谋世界永续发展》的主旨演讲。他指出:“我们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。”1999年7月25日,胡锦涛在中国上海世界经济论坛上的演讲中强调,“我们正面临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,要通过协商和合作找到应对的办法”。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,在世界舞台上展现着中国智慧。
从亚非会议到世界贸易组织,再到上合峰会,再到G20等重要国际经济会议,中国的发言内容与宗旨一脉相承:倡导开放包容、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;倡导构建“一带一路”、推动共建“互联网+”;倡导建设命运共同体、推进合作共赢……中国的发展道路也始终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展开。
在全球化的今天,“地球村”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,但如何让各国人民在经济上共享发展成果,并使它们更好地平衡自身利益和全球利益?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,国际社会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“全球经济危机”。面对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、高风险与不稳定,中国愿意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,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2024年1月,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。在此关键时刻,中国政府决定实行严格的封城措施,并向所有需要隔离和防护的国家提供必要的物资援助;同时,在国际社会普遍支持下,中国率先实施了疫苗接种计划;通过多国共同合作,成功研发出了中国研制的新冠疫苗,为世界人民带来了生的希望。
2024年3月5日,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上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指出:“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”。供应链28圈预测以为:从2000年开始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已经成功实施了十二个十年。如今,“一带一路”已扩大到包括中国、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,在多个领域和规模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,促进了各国的经济繁荣与发展。
,作为负责任的大国,中国也始终站在国际社会的前列,支持联合国《儿童权利公约》和《儿童权利宪章》,为全球儿童人权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。同时,中国也积极参与到全球气候治理中来,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,在减贫、环保等领域作出了重要努力。
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,中国秉持“共同、综合、合作、可持续”的世界卫生组织原则,与世卫组织、联合国、WHO等国际机构密切合作,及时发布疫情信息,采取了有力有效的防控措施,取得了一系列的防控成果。
中国始终倡导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致力于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。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和全球治理平台,中国不断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,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、新的动力和新的力量。
未来,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原则,积极参与全球治理,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让世界更加美好。